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5的文章

企業永續革命:從市場競爭到生存法則的關鍵期

Designed by Freepik ESG人力資源 策略已成企業永續轉型的核心關鍵。當前這股ESG永續風潮,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影響下,正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業革命;這場變革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往任何一次產業轉型,它將全球企業的永續發展從過去的「錦上添花」徹底轉變為「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企業若未能及時調整策略,積極投入永續轉型,將面臨品牌形象受損、客戶訂單流失,甚至被投資機構從投資組合中除名的多重風險。 永續迷霧中的企業困境與突破口 對於眾多企業經營者和投資決策者而言,永續經營的概念雖然耳熟能詳,但實際執行時卻如同身陷迷霧,不知該從何處著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困惑: 如何精準識別對企業具有實質影響的永續議題? 透過什麼方式能讓永續投資產生真正的經濟回報? 龐大的永續數據該如何有效收集並確保其準確性? 傳統的商業模式與永續發展理念之間存在著認知落差,需要通過系統性的方法和專業的指導來彌合;成功的企業正是那些能夠將這些挑戰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先行者。 數據透明化:重塑市場競爭格局的新標準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數據透明度已然成為重塑市場競爭秩序的關鍵因素。高品質的永續數據對企業營運和投資決策具有同等重要的戰略價值。具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正在運用先進的數位化工具, 系統性整合包括碳排放量、人權保障、資源利用效率等各項永續指標,並按照國際永續標準(如ISSB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的框架)進行資訊披露。 與此同時,敏銳的投資者正利用這些標準化的永續數據進行跨企業的比較分析,從而有效識別出行業中的領導者與落後者。這種數據驅動的評估方式,正在徹底改變投資決策的邏輯和方法。 數據品質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市場趨勢的掌握上,更關乎企業是否有合規的風險管理。所 有永續數據都必須經過獨立第三方的專業驗證,才能在提升可信度的同時、滿足日益嚴格的法規要求 。歐盟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以及台灣的永續報告編製規範等強制性披露框架已相繼實施,這些不再是選擇性的建議,而是企業必須遵循的強制性規定。 人才爭奪戰:永續專業能力的戰略布局 全球永續發展專業人才的供需失衡問題日益明顯,人才爭奪戰的激烈程度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最終的勝利者將是那些能夠迅速建立人才培養體系的組織。 最具競爭力的企業已經開始通過內部教育訓練和專業技能提升計劃,來建立自己的永續人才儲備庫。同樣地,頂尖的投資...

7/26大罷免投票日:勞工出勤應加給!雇主義務詳解

Designed by Freepik 勞工薪資計算 在選舉日也須依法處理 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大罷免案第三階段投票將於7月26日舉行。面對這個重要的民主活動參與日,勞動部特別針對投票當日的勞工出勤問題發出詳細說明,強調 雇主若要求勞工在投票日工作,必須提供額外的工資補償,同時絕對不得阻礙勞工行使投票權利 。對於違反相關規定的雇主,將面臨新台幣2萬元至100萬元的嚴厲罰款。 法定假日性質:投票日的特殊地位與規範 根據勞動部的官方解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投票日屬於勞動基準法第37條明文規定的應放假日。這項規定具有強制性質,不容雇主任意忽視。 依據 勞基法第37條及第39條的完整規範,凡是內政部公告的應放假紀念日、節日、勞動節,以及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的應放假日,勞工都享有休假權利,且工資必須照常發放 。 勞動部進一步闡明,法條中所謂的放假「一日」,係指從午夜零時開始至當日午夜12時結束的連續24小時期間。這個定義確保了投票日假期的完整性,避免雇主透過模糊解釋來規避法律責任。 若雇主確實因業務需要而徵得勞工同意在該日出勤,除了必須支付原本的工資外,還須額外加給該工作時間的工資,且絕對不能以任何方式妨礙勞工外出投票。 實務操作:工資計算與投票時間保障 為了讓雇主和勞工都能清楚了解相關規定的實際應用,勞動部提供了具體的計算範例: 假設勞雇雙方原本約定投票當日需要出勤8小時,但勞工因為外出投票花費了2小時時間,實際工作時間為6小時。在這種情況下,雇主必須支付勞工完整8小時的基本工資,同時還要額外加給實際工作的6小時工資作為補償。 這項規定的設計理念在於 確保勞工不會因為履行公民義務而承受經濟損失,同時也讓雇主在確實需要人力時能夠合法安排工作。 然而,關鍵在於雇主必須「事先徵得勞工的明確同意」,不得強制要求出勤,更不能因為勞工拒絕而給予任何形式的不利待遇。 休息日出勤:特殊情況下的加給標準 針對原本就是休息日的情況,勞動部也有相應的規範說明: 若雇主徵得勞工同意在休息日出勤,必須依照勞基法第24條第2項關於休息日出勤加給的規定來計算工資。這意味著除了基本工資外,還要按照法定的加班費率來給付額外報酬,同樣不得妨礙勞工的投票權行使。 由於投票權只能在投票當日行使,其性質與一般的休假日或國定假日有著根本差異。因此,這個放假日不得與其他工作日進行調換實施。 雇主不能以「補班」或「調...

育嬰津貼新制延長至7個月 年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Designed by Freepik 政策背景與目標 勞工薪資計算 制度需隨政策調整而與時俱進。面對台灣持續嚴峻的少子化挑戰,勞動部積極推動、建構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為了創造更完善的生育支持體系,相關單位正在深入研擬「就業保險法」的修正案,核心目標是 讓已經申請並領取滿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父母雙方,能夠各自獲得額外一個月的津貼補助 。這項創新措施旨在減輕年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鼓勵更多家庭投入生育與育兒的行列。 勞動部部長洪申翰在相關會議中明確表達,這項法案修正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規劃,並且在年底之前正式向行政院提交完整的修法建議版本,展現了政府對於解決人口結構問題的積極態度與具體行動力。 立法院專題報告重點 勞動部日前在立法院衛生環境與社會福利委員會中,針對「營造友善職場育兒環境,落實照顧不離職政策規劃」議題進行專題報告,闡述了修正「就業保險法」相關條文的具體規劃內容。 根據報告內容顯示,新制度的設計重點在於讓那些已經完整申請並領取滿六個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父母,能夠再次獲得各自一個月的津貼補助。這項政策設計的意義不僅僅是提供經濟支援,更重要的是 希望透過制度性的鼓勵措施,促進父母雙方能夠更平等地分擔育嬰的責任 。 受惠對象與預期效益 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司長陳美女在說明中提供了具體的統計數據分析:根據前年度的相關資料統計, 預估將會有大約2.1萬名正在育兒階段的家長,能夠直接受惠於這項新政策 。 這個數字反映出,台灣社會已有相當數量的家庭正在積極參與育嬰留職停薪制度,同時也顯示出延長津貼給付期間的政策調整,確實能夠為廣大的育兒家庭帶來實質的經濟幫助,更能夠讓父母有更充裕的時間專注於嬰幼兒的照顧與陪伴。 共同育兒責任的推動 此次政策修正的另一個重要面向,是希望透過制度設計來鼓勵父母雙方共同承擔育嬰的責任。傳統上,育嬰工作往往集中在母親身上,但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兩性平權、重視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的參與和貢獻,促使父職更均衡的發展,而不是從親子關係中缺席。 新制度的設計允許父母各自申請額外的一個月津貼,這樣的安排有助於打破性別刻板印象,促進更平等的育兒分工。 未來實施時程與展望 洪申翰部長在回應相關詢問時強調,由於這項政策涉及「 就業保險法 」的重要修正,因此需要經過完整的立法程序。目前的規劃是在今年下半年完成所有必要的準備工作,包括詳細的政策評估、財務影響分析以及相...